2023考研心理学备考: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形神论】

对于考研来说,在一定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决定考研的同学,应先了解想要报考专业的基本信息,对于心理学考研的同学来说,复试成绩占整个考研成绩的比例比较大,复试的专业课知识点,也需要提前了解和掌握。小编整理了“2023考研心理学备考: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形神论】”,希望能帮助大家。

形神论
 
关于心身关系的学说。春秋战国时期,精神和形体的关系的问题受到诸子百家的注意。荀子提出“形具而神生”的命题,肯定身体具备了,心理才会产生;形是第一性的,神是第二性的。同时也是说,有了一定的形体,才会有一定的心理机能。魏晋之际的哲学家杨泉提出“人死之后,无遗魂矣”的论断。
 
汉代桓潭以烛火为喻,说明形神关系:“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气索而死,如火烛之俱尽矣”(《新论》)。王充发展了桓潭的学说,更详尽地论证了心理不能脱离形体而存在的道理。他认为精神是血脉所产生的,“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论衡·论死》)。这种看法还有唯物二元论的形神论的缺点。
 
南北朝时的思想家范缜继承了荀子的传统,提出了“形质神用”(《神灭论》)的观点, 肯定“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确立了完善的唯物一元论的心身关系的理论。他还提出人的心理“有方”(有空间位置)的看法,使形神论的心理学意义更为明确。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形神论思想家虽然大多数都认为心理是由心脏(甚至五脏)产生的,但也有少数人指出了心理与人脑的依存关系。
 
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已初步觉察到脑对人的病理、心理变化的作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此基础上,更明确地作出了“脑为元神之府”的论断。
 
清初的回族学者刘智在《天方性理》一书中,肯定人脑有统摄各种感知和脏腑器官的功能;同时还提出了人脑功能定位的猜想,嗣后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一书中提出了“脑髓说”,进一步作出了“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科学论断,纠正了长达千余年的“灵机发于心”的错误观点 。
 
以上是小编整理“2023考研心理学备考: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形神论】”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更多考研择校择专业信息尽在本栏目!

X

扫码添加获取各院校复试名单及录取名单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除非来源注明研线网,否则内容均为网络转载及整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出,仅供个人交流学习使用。如本站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dw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