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312心理学备考:心理学导论知识点之视觉(7)

对于考研来说,在一定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决定考研的同学,应先了解想要报考专业的基本信息,对于心理学考研的同学来说,复试成绩占整个考研成绩的比例比较大,复试的专业课知识点,也需要提前了解和掌握。小编整理了“2022考研312心理学备考:心理学导论知识点之视觉(7)”,希望能帮助大家。

4. 视觉理论
 
(1)三色说
 
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红、绿、蓝,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1860年由赫尔姆霍茨(H. L. F. Helmholtz)修正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但不同的感受器对不同的光敏感程度不一样,如红色感受器对长波反应最强烈,绿色感受器对中波反应最强烈,蓝色感受器对短波反应最强烈。若一种光能引起三种感受器同等程度的兴奋,那么就产生白色感觉,其他色觉都是由这三种感受器按一定比例兴奋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视网膜中确实存在三种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分别对应红绿蓝三色,从而支持了三色说。但这一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例如它无法解释红绿色盲。按照这一理论,红绿色盲患者应该缺乏感红和感绿的锥体细胞,由于黄色是由红和绿混合产生的,因此缺乏感红和感绿细胞的患者不可能具有黄色的色觉经验,但这与事实不符。
 
(2)拮抗说
 
又称对立过程理论,德国生理学家黑林(H. Haring)提出四色论,是拮抗说的前身。他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红—绿、黄—蓝。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拮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生理学家先后在动物神经节和外侧膝状体细胞内,发现了编码颜色信息的对立机制。
 
所有这些发现使我们相信,在视网膜上存在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视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照三色理论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以上是小编整理“2022考研312心理学备考:心理学导论知识点之视觉(7)”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更多考研择校择专业信息尽在本栏目!

X

扫码添加获取各院校复试名单及录取名单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除非来源注明研线网,否则内容均为网络转载及整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出,仅供个人交流学习使用。如本站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dw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