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大纲: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38历史教育综合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众所周知,考研大纲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也是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工具书,规定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政策指导性考研用书。今天,为了方便考研的小伙伴们,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考研大纲: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38历史教育综合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考试说明与要求
 
历史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历史教学论、中国近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其中历史教学论40分,中国近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各3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历史教育综合科目着重考察考生对历史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历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考生结合当前初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实践,重点考察历史教学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及中国近现代史的核心知识与学科能力。应考者须熟悉: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和进展,我国的历史教育目标、新世纪的中学历史课程变革、历史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任务及基本原则;历史课程标准及历史课程内容;历史学习方式、方法与策略;历史学业测量与评价;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同时,应考者须具备历史学专业背景,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方法,深入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史实和发展脉络,了解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
 
二、考核评价目标
 
1.了解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的流变,了解国际社会历史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
 
2.在了解中学历史课程基本理论基础上,掌握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科书性质、功能;
 
3.掌握历史教学与学习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4.掌握基本的学业评价方式与方法,能够运用多元评价理念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业;
 
5.掌握历史教学科研的常用方法;
 
6.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和发展脉络;
 
7.能够熟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8.了解和把握史学动态与前沿,理解史学理论与方法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
 
三、考核内容
 
(一)历史教学论
 
第一章 中学历史教育目标论
 
第一节 历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第三节 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与内涵及其作用
 
第四节 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变革
 
第五节 国外历史教育目标概说
 
第六节 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国际比较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中学历史课程论
 
第一节 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历史课程设置沿革
 
第三节 历史教学大纲与历史课程标准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材论
 
第一节  历史教材类别及作用
 
第二节 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演变与发展
 
第三节 历史教科书的编纂研究
 
第四节 21世纪的历史教科书
 
第四章 中学历史学习论
 
第一节 学习理论与历史学习
 
第二节 历史学习心理与学习效率
 
第三节 历史学习策略与历史学习方法
 
第四节 中学历史学科的学法指导
 
第五节 历史课堂的研究性学习
 
第五章 中学历史教学论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
 
第三节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
 
第四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
 
第六章 中学历史学业评价论
 
第一节 课程评价理念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二节 历史学业评价的理念与方法
 
第七章 中学历史教师论
 
第一节 历史教师在历史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节 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
 
第三节 历史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
 
第四节 历史教师的素养与教学研究
 
第八章  史学研究与历史教学
 
第一节  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价
 
第二节  新史观对历史教学的影响
 
(二)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二节 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第三节 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
 
第二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节 太平天国起义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四节 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第五节 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第三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社会经济
 
第二节 统治集团内部对举办洋务的不同态度
 
第三节 军事工业和新式陆海军的建立
 
第四节 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
 
第五节 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
 
第四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第一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
 
第二节 中法战争
 
第三节 中日战争
 
第五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
 
第二节 维新运动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六章 辛亥革命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 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四节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
 
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第六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
 
第七章 北洋政府的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
 
第一节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护国运动
 
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权力争夺与护法运动
 
第三节 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活动
 
第四节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
 
第五节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第六节 军阀混战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八章 国民革命与北洋军阀的末路
 
第一节 军阀势力的演变与国民革命高潮的兴起
 
第二节 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
 
第九章 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与苏维埃革命的开展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统一”与中国革命的低潮
 
第二节 苏维埃革命的开始
 
第三节 国民党军阀的混战与中间政派的活动和主张
 
第四节 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
 
第十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与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
 
第二节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与抗日民主运动继续发展
 
第三节 长征
 
第四节 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
 
第五节 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和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
 
第六节 西安事变与全国团结抗日局面的基本形成
 
第十一章 抗日战争
 
第一节 全国抗战的开始
 
第二节 战略相持阶段与前期抗战形势的演变
 
第三节 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
 
第四节 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十二章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一节 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与中国人民力争和平民主的斗争
 
第二节 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三节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十三章 近代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发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的准备
 
第二节 新中国的诞生
 
第三节 新中国的初步巩固
 
第四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二章 共和国民主改革的全面展开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一节 抗美援朝与各项民主改革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三节 旧有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
 
第三章 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施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实现
 
第四节 思想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第五节 国防建设与和平外交的成就
 
第四章 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与“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三节 纠正“左”倾错误的开始 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召开
 
第五章 在调整政策、战胜困难中进一步探索建设道路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与“八字”方针的制定
 
第二节 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调整,十年建设的成就
 
第三节 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
 
第四节 保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反对霸权主义,对外关系的发展
 
第六章 共和国发展中严重曲折的十年
 
第七章 共和国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
 
第九章 共和国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与贯彻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第三节 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
 
第十章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胜利迈向新世纪
 
第一节 “八五”计划的完成与“九五”计划的制定
 
第二节 喜迎香港回归 促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跨世纪纲领的制定
 
第四节 经受考验,总结经验,胜利迈向新世纪
 
 
1.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主编:《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于有西、赵亚夫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3.李侃,李时岳,李德征,杨策,巩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1994年版。
 
4.魏宏运主编:《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原文标题:西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原文链接:https://yjsy.nwnu.edu.cn/2020/0910/c2713a147994/page.htm


以上就是“2021考研大纲: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38历史教育综合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的全部内容,更多考研大纲信息,请多多关注!

X

扫码添加获取各院校复试名单及录取名单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除非来源注明研线网,否则内容均为网络转载及整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出,仅供个人交流学习使用。如本站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刘艳欣